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辐射诱变鱼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辐射诱变鱼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紫外线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基本原理:紫外线诱变处理的有效波长为200~300×10nm,最适为254nm(此为核酸的吸收高峰)。dna和rna的嘌呤和嘧啶吸收紫外光后,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即两个相邻的嘧啶共价连接,二聚体出现会减弱双键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引起突变或死亡。另外二聚体的形成,会妨碍双链的解开,因而影响dna的***和转录。总之紫外辐射可以引起碱基转换、颠换、移码突变或缺失,即是所谓的诱变。
主要步骤:
1.将细菌培养液以3000r/min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将菌体打散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再离心洗涤。
2.将菌悬液放入一已灭菌的,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用手摇动,以打散菌体。将菌液倒入有定性滤纸的漏斗内过滤,单细胞滤液装入试管内,一般处于浑浊态的细胞液含细胞数达
108个/ml左右,作为待处理菌悬液。
3.取2~4mL制备的菌液加到直径9cm培养皿内,放入一无菌磁力搅拌子,然后置磁力拌器上、15W紫外线下30cm处。在正式照射前,应先开紫外线10min,让紫外灯预热,然后开启皿盖正式在搅拌下照射10~50s。操作均应在红灯下进行,或用黑纸包住,避免白
炽光。
4.取未照射的制备菌液和照射菌液各0.5ml进行稀释分离,计数活菌细胞数。
5.取照射菌液2ml于液体培养基中(300ml三角瓶内装30ml培养液),120r/min振荡培养
4~6h。
为什么人类在核辐射下会死亡而一些动物则会变的很大很恐怖?
说个真实的经历。
五年前,我还在连云港周边海域跟着老板出海调查。那时候,每个月都要在连云港周边海域晃荡,其中有几个***样点在连云港核电站附近。我们每个点会随机捕捞一些鱼虾,记录海洋渔业资源的状况。核电站附近的几个点捕捞的总要比同海域的其他点的要大,体长能长10%左右。那时候我注意到这个细节,就调阅了库里的记录,发现这个现象是在田湾核电站投入使用后3年左右出现的,可见和核电站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我很激动,觉得可以搞个大新闻,跑去问老板。
老板慢慢抽了颗烟,对我说,你呀还是太年轻~
你知道为什么鱼这么大嘛?因为渔民怕核辐射,不敢去捕鱼,捕捞量下去,变相的休渔了,鱼修生养息,当然就长的大了啊。
好了,笑话讲完了,咱们再讲点严肃的。核辐射到底怎么伤人的呢?核辐射其实主要就是α、β、γ三种射线。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它的射程短,在人体内对细胞的伤害十分集中,能直接破坏内脏的细胞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DNA断裂进而引起细胞突变、造血功能缺失、癌症等疾病。它可以杀死细胞。核辐射致不致死,和剂量有直接的关系。低剂量会提高致癌风险,高剂量直接完蛋。至于辐射使动物变大,严格来说也是可能的,只不过突变出体型变大这么单一的特性,越是高等的动物可能性越低,反正没有见过报道。不过实验室里倒是经常用辐射诱变细菌,主要使细菌结构简单,迭代还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辐射诱变鱼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辐射诱变鱼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