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淡水鱼类考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淡水鱼类考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隆平爷爷去世了,三亚的海水稻试验还会继续吗?都有哪些接班人?
其实不必过分担心杂交水稻接班人的问题,从得知袁老辞世那一刻,到遗体告别仪式,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包括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轻人,或到现场或通过网络的形式表达对袁老的哀思。
这其中就有很多是农学院的学生,可能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心中暗暗种下了要继续推广和研究杂交水稻的希望***!
另外,袁老生前已经培养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现在已经成为杂交水稻领域的中流砥柱,并且这部分学生又再继续培养他们的学生。
只要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人在、有希望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当思袁隆平
在网上看到说他儿子和媳妇会成为他的接班人,他在袁隆平的领导之下,三儿子袁定阳曾协同妻子段美娟,主持开发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水稻研究的“863***”、“国家科技支撑***”、“现代分子等生物技术培育超级稻组合”等。
他们在继承了袁隆平的衣钵之后,袁定阳与妻子段美娟感到了肩上的沉重,同时也让袁隆平看到了未来祖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希望,更让全国人民都在为这个特殊的家庭努力鼓掌与喝彩
不必担心袁老的接班人问题,在前几日举国送别袁老的时候,我相信有不少孩子受到袁老人格精神的感召,已经在心里播下了从事农业科学的***,只待将来生根发芽,继续将袁老所从事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不必担心袁老的接班人问题,在前几日举国送别袁老的时候,我相信有不少孩子受到袁老人格精神的感召,已经在心里播下了从事农业科学的***,只待将来生根发芽,继续将袁老所从事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袁隆平院士并不是“海水稻”的发明人,公正来说,“海水稻”是陈日胜。
陈日胜从1987年就开始默默培育“海水稻”,根据羊城晚报2015年一篇名为《“海稻之父”陈日胜在16省区试种海水稻 推广有两道坎》显示,陈日胜从1987年开始培育,一直到1991年才最终定型“海稻86”
2012年,陈日胜将遂溪产的海水稻送到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检测,数据显示:64%的营养素高于普通精白米,富含膳食纤维、微量元素。
2014年4月,农业部受理了“海稻86”品种权的申请;9月1日,该品种正式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布——这意味着“海稻86”进入由农业部进行杂交试验、验证其是否为新品种的阶段。
而根据袁隆平院士2014年给当时科技部部长的报告显示,袁隆平院士一直到2014年才知道有“海水稻”存在。
电鳗没有发动机却有电,那么它的发电原理是什么?
1.电细胞串联形成高电压
鳗鱼利用一种叫做“电细胞”的特殊细胞来产生这些脉冲。它们沿着动物身体的长度排成一排。这些细胞将带正电荷的钠原子(称为离子)从内部泵到外部。然后这些细胞打开大门,让钠离子进来。离子洪流返回细胞产生电脉冲。所有的电压在一排加起来。这类似于一排电池串联一起为手电筒供电。
2.脉冲形成周边电场,探测猎物
电鱼利用其微弱的脉冲,如雷达。这些脉冲在它的身体周围产生电场。这就像一个电流泡。当另一种动物进入这个空间时,鱼就会检测到电场的扭曲。这种变化帮助它了解其他动物的位置和身份——即使在水很暗或很浑浊的时候。
3.电鳗利用电感受器
这些鱼的第六感来自一种叫做电感受器的器官。它们检测电场的变化。电感受器看起来像小坑,覆盖了鱼的整个身体。
微弱的脉冲也有助于动物交流。电子鱼通过改变脉冲的节奏和强度来传递不同的信息。这些信号告诉其他电子鱼很多信息,包括信息传递者的性别、物种和它的攻击性。
强电脉冲是一种武器。在一次攻击中,一条鱼可能会数百次杀死它的猎物。除了电鳗,鱼,如鱼雷射线和非洲电鳗也可以释放这些强烈的爆炸。
4.电鳗如何猎杀动物
电鳗通过高度专门化的神经系统产生大电流,这个神经系统有能力使盘状的产电细胞的活动同步,这些细胞被塞进一个专门的电子器官。神经系统通过一个指挥核来完成这一过程,这个指挥核决定着电子器官何时发射。当发出指令时,一组复杂的神经确保数千个细胞同时激活,不管它们离指令核有多远。
生命物种的进化非常的神奇,竟然可以进化出用电杀死猎物的生物,电鳗就是用电猎杀猎物的代表物种,另外还有电鲶、电鳐等。
电鳗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淡水河流中,不知道的人绝不会想到这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竟然可以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它输出的电压可达300~800伏,而人类能承受的电压只有36伏,所以不但是人类,它甚至可以将在水中游泳的水牛电晕,持续放电的话甚至可以将水牛杀死在水中,或者将想猎杀它的鳄鱼电死,因此电鳗又被列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就连食人鱼都得躲着它走,不然就会在它的电击能力下成为它的食物。
那么电鳗为什么能放电呢?原来电鳗身体的两侧有“发电器”(尾部最强),那就是两侧的特殊的肌肉组织,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由电斑细胞构成)组成的,薄片之间还有结缔组织相隔,许多神经从中直通电鳗的中枢神经系统,这也代表着电鳗的发电现象是受大脑控制的。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电鳗的每枚肌肉薄片都像一个小电池,当它被神经信号所激励时,能陡然使离子流通过它的细胞膜。虽然它只能产生150毫伏的电压,然而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数百伏的电压了。不过它产生的电流是很弱的,一般不到1安培,最强也只有2安培,表现为功率为1000瓦的短时放电,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300个脉冲,可持续放电15秒,河水中的杀伤范围可达直径6米。
成年的电鳗长度可达一米以上,可以释放出300-800伏不等的高压电,但是我们又都知道河水是电的导体,很多人以前也都见到过某些人用蓄电池在河中电鱼的事,所过之处,很多鱼都会翻着白肚漂上来,方式和电鳗猎杀鱼类很相似,其蓄电池电压并不比电鳗产生的电压高,那么同在河水之中,电鳗能用电杀死其他鱼类,自己为什么不会被电到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生物学家们也很好奇,它们通过解剖研究发现电鳗的身体结构实在巧妙。它大部分的身体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绝缘性很高的组织包裹,就好像一块电池,电池里面是有电的,但是外面却有一层绝缘体包裹,所以我们在拿电池的时候,只要不捏着电池的正两极,就不会被电到。而电鳗在水中就像是一个大电池,它本身产生的电流释放出去之后,绝大部分电流都会在导电性更好的河水中走过,附近有其他鱼类就会被电到,而由于电鳗身体有类似绝缘体的组织包裹,其本身的电阻更大,所以绝大多数电流不会通过它的躯体,那么电鳗也就不会被自己电到了。
不过电鳗并不是完全不会电到自已,它也有自己被自己电伤的可能,那就是它在离开水面也不接触地面放电的时候,这个时候它的周围只有空气,而空气的导电性很差,那么电鳗放电产生的电流基本上就只能通过它的身体传输了,好像电线本身发生了短路一样,这个时候电鳗就会电到自己了。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作为淡水中一个恐怖的存在,电鳗曾与水蟒、尼罗鳄、食人鱼等多种淡水动物一道,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名单。
与水蟒、尼罗鳄、食人鱼不同,电鳗往往伤人于无形之中,不见血腥杀场,不见翻滚撕咬。它们在水中释放出一张张无形、无情的“电网”,这张网,电压可达300~800伏,生来倔强的人类在它面前,也会被击晕,倒下。因此,电鳗素有“水中高压线”之称。
在民间,素有“电老虎”一说,可见电不仅方便了生活,在人们心目中也是个危险的存在。纵然电很危险,但电也确确实实存在在我们的身体里面。
生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发生正负离子,尤是钠钾离子,内流、外流的现象,致使细胞内外发生电位和极性变化,产生微小电流,这种电流就被称作是“生物电”。
在大多数生物体内,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分布在液体环境中,浓度因器官、组织、细胞而异,存在浓度差,从而形成电位。
总的来说,电位分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细胞在没有发生应激性兴奋的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由于钠钾离子浓度不同会出现外正内负的电位差,这个电位被称为静息电位,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在-10~-100mV之间。
当细胞受到一定***时,细胞膜内外会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可分为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
首先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大量钠离子内流,细胞内外的电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中被称为去极化;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关闭,大量钾通道开放,引起钾离子快速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这一过程被称为复极化。
不光电鳗有电,其实认何动物都有电,只不过电鳗最为突出罢啦。电鳗是由无数电细胞组成的叫生物电,没有長久性。当放完电后在一定时间内是微电了,需时间的补充。是物种的特性,用来自卫与捕食。人的生物电也有,只是觉悟不出而已,因为很弱只有心电图,和其它仪器才能查测出和利用查出病变。其它生物也一样,不知对与不对望大家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淡水鱼类考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淡水鱼类考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