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鱼类洄游能否大量捕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鱼类洄游能否大量捕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长江白鲟需要洄游吗?
曾经,白鲟每年3、4月从长江中下游洄游到长江上游的***江产卵。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长江中游的葛洲坝大坝修建,这一年一次的旅程便被截断了。今年初,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白鲟灭绝的原因是“洄游通道阻隔、产卵场消失、过度捕捞、航运、水污染和饵料鱼类资源下降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
危起伟在接受媒体***访时指出,葛洲坝的建设是白鲟灭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鱼类的洄游现象具体是什么?
简单来说,有一些特定的鱼类,出于某种目的比如生殖,索饵,越冬等等,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沿固定线路进行的迁移,并在完成“任务”后又重返原地,这种习性和行为就叫洄游(migration)。它的任务呢?无外乎生宝宝、找吃的 and 求温暖。
1.生宝宝,即生殖洄游(breeding migration)。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然后呢,它们成群结队的游向产卵场所。
海洋鱼类的生殖洄游都是由远海游向浅海,小黄鱼、大黄鱼、带鱼、鳓鱼、鲷鱼等就是这种类型。生活在淡水中的鱼恰恰相反,进行长达一两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从下游上溯到中上游产卵,青草鲢鳙这四大家族就是其中的代表。还有些为了生宝宝而放弃一切的鱼类,比如***哈鱼,繁殖任务结束后,饥疲交加,体力衰竭而亡。
2.找吃的,即索饵洄游(feeding migration)
鱼类为了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比如蓝圆鰺追随犀鳕进行的集群洄游。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鱼为食亡,渔民会分析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及分布变化准确预测鱼群所在和游动趋向,进行捕捞。
3.求温暖,即越冬洄游(overwintering migration)当秋季气温下降,鱼类为了寻求适宜水温常常集群到越冬区潜入水底或埋身淤泥内,度过寒冷冬季。
这三种洄游是鱼类生活周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至于诱发鱼类洄游和决定洄游路线的原因极其复杂,不仅与鱼类的生理状况有关,也与季节、温度、食源、海流、水质变化等等因素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渤海湾鲅鱼洄游时间?
鱼汛。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专家介绍,每年清明节过后,到长江口以南过冬的鲅鱼鱼群就开始北上渤海、黄海产卵,这样就形成了春季鱼汛。每年5-6月份是青岛近海海域的鲅鱼捕捞旺季。一般到7月末,鲅鱼产卵结束,7到10月份,产卵结束后的鲅鱼会集中在渤海、黄海近岸海域捕食,它们吃得最猛,所以这时也是鲅鱼最肥的时候。大约11月份左右,北方海域水温下降,鲅鱼群开始南下过冬,主要分两路,一路是去韩国济州岛附近过冬,另外一部分南下到长江口以南东海外海区域过冬。这就是秋季鱼汛。
据悉,鲅鱼在渤海、黄海的产卵场主要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滦河口四大产卵场。随着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近年来,在烟威渔场的西部开始逐渐形成一个产卵场,主要集中在蓬莱、长岛一带。
“鲅鱼6、7月份产卵,到10月份小鲅鱼就长到超过50克,过了春节基本上就超过一斤重了。”中国海洋大学专家介绍,秋季休渔期阶段对鲅鱼的生长尤为重要,春节期间应该减少捕捞量,保护鲅鱼的生长环境。据介绍,鲅鱼的寿命可长达30几年,“长寿”的鲅鱼王体重可达200多斤。
目前鲅鱼捕捞区域主要是烟威渔场、舟山渔场两大渔场,最近几年,青岛外海区逐渐形成一个小型的鲅鱼渔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鱼类洄游能否大量捕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鱼类洄游能否大量捕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